2020年部编版初二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图1是两弹元勋陈能宽所作的诗词,诗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2.“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
献,所有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程开甲(1918-2018年,先后参与和主持初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与“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在内的多次核试验,为打造中国特点核试验科技体系作出杰出贡献)的颁奖词。从颁奖词中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①程开甲从事的职业跟国内原子弹的研究有关
②程开甲把我们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紧紧结合在一块
③和程开甲是同一个范围的杰出代表还有邓稼先等
④程开甲收获的获得是在“863计划”指导下达成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困难的状况下,国家依旧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策略决策,并
将它作为“天字第一号任务”。这一决策基于的需如果
A.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时尚 B.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C.加大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的进步策略
4.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包含《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空警2000预警机》等。空格处填写的内容是
A.军工记忆 B.神舟系列 C.武器改革 D.军队建设
5.“两弹一星”和釉型杂交水稻两项标志性的科技成就获得成功的一同缘由是
①党和政府的高度看重和正确决策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③科学家的一同努力 ④国外出色科学家回国报效祖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以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达成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观秀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获得的这一“科技收获”
A.使中国拥有了真的意义上的核武器
B.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
C.标志着中国粮食生产完全达成了自给自足
D.使中国卫星发射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7.据新华社2018年9月23日消息,第五届“两弹一星”国防平台,近日在浙江大学成功举
办。此次国防平台的主题可以是
A.《科学进步与将来战争》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C.《原子弹爆炸与中美关系的改变》 D.《中国在航天范围的革新》
8.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哈尔滨工业大
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这说明国内
A.大力推行依法治国 B.国企改革卓有效果
C.改革开放效果显著 D.看重科技研究
A.进步中国核力量,增强国防力量 B.进步导弹事业,达成国防现代化
C.进步航天技术,突出空间优势 D.培育杂交水稻,造福人类
9.2019年3月十日0时28分,国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 了第300次发射,成功借助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星6C”通讯卫星送往太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到此,中国航天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这一科技收获距离国内首次飞天之旅的时间是( )
A.40年 B.30年 C.20年 D.10年
10.图中袁隆平的梦想是( )
A.进步中国核力量,增强国防力量 B.进步导弹事业,达成国防现代化
C.进步航天技术,突出空间优势 D.培育杂交水稻,造福人类
11.2018年6月,由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研发团队在阿联酋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最高亩产超越500千克,这是全球初次在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这一收获充分体现的是
A.借助“双百”方针创作人民喜欢的文静作品
B.诺贝尔奖的授与体现了其价值
C.重视科研,看重对革新能力的培养十分要紧
D.对治疗疟疾发挥了重大有哪些用途
12.“□□□,了不起,潜心钻研治疟疾;青蒿素,来发现,中医典籍非常神奇;拯救苍生是愿望,诺贝尔奖传惊喜。“”“□□□”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钱学森 B.王进喜 C.邓稼先 D.屠呦呦
13.它又名黄花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如果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第一用途于食物胞膜、
表膜、线粒体,内质网,除此之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肯定的影响。这里的“它”指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青蒿素
C.灿型杂交水稻 D.东方红一号
14.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有
①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中华民族的独立,使作家焕发出创作的热情
③中共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海量作家走出国门,同海外进行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3④
15.习近平曾说:要坚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规范自信,说到底是要坚
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愈加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不可以提高国内文化自信的是
A.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B.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思想
C.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D.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6.内地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在成立后的第三年出访欧洲,引起了哄动。当时西方舆
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联系所学常识,判断该情景出目前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改革开放后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进步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虽历经曲折,却取
得了丰硕成就。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多数为1956年拍摄的,被叫做“难忘的1956年”。你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规范的打造
C.文静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静界出现兴盛局面
18.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家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前所未有些变化,服饰、服装愈加彰显个性,代表着一种潮流;人均居住面积增加;旅游成为一种时髦。致使这一系列现象的根本缘由是
A.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19.图片可以提供具备视觉冲击力的具体形象,展示出文字没办法表达的形象信息的魔力,具备纪实性、讲解性、装饰性用途。下图显示的是( )
A.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出行方法的改变
B.改革开放后休闲娱乐成为大家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C.大家开始重视健身等提升身体素质的活动
D.出境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截至2018年十月,已有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继携程、高德、美团等跨界布局网约汽车市场场后,戴姆勒吉利等企业入局。网约汽车市场场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景象。这一现象的优点是
A.居民出行速度加快 B.达成了游客就近上车的愿望
C.丰富了居民的出行方法 D.满足了乘客的各种需要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叫人们离得远远的饥饿。
(1)材料一反映了国内在科技范围获得了什么重大成就?(6分)你觉得材料一中哪一科技成就意义最重大,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2分)国内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哪个?(1分)他有哪项料研成就?(1分)该项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用途?(4分)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组,从八次大面积提速到建设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从放权松绑到探索打造现代企业规范。无一不能益于生产力布局调整,与体制、机制革新,技术革新和管理革新。没中共的领导,没综合国力的提高,没科技实力的进步,今天的所有都是不可想象的。
材料二 1949年至2018年,国家在公路建设上的投资达51114亿元。其中,1998年至2008年,仅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就超越20000亿元;从1953年以来,国内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超越20000亿元。
材料三 作为新中国交通史的见证人,中国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感慨地说:70年,国内交通进步的历史,既是一部获得重大收获的建设史,也是一部革新交通进步的道路的探索史。收获,是汗水的凝聚,是奋斗的结晶,更是社会主义规范的优越性同市场经济的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改革开放40多年,是国内历史上交通进步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时期,有力证明了这种结合的爆发力。
(1)材料一表明国内交通范围获得了什么收获?(4分)获得这类收获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的一系列数字说明了什么?(4分)
(3)材料三强调的“这种结合”指的是什么?(2分)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基本认识?(2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大伙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服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1)依据材料1、二,指出大家衣着打扮发生的变化,并说出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6分)
材料二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物资紧急质乏,为缓和提供的紧张,维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提供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内实行票证提供的重要原因与目的。(6分)
材料三 家庭“三大件”的历史变迁
年代 | “三大件”名字 |
20世纪50年代 | 手表、自行车、收音机 |
20世纪70年代 | 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 |
20世纪80年代 | 冰箱、彩电、录像机 |
(3)材料三中,家庭“三大件”的历史变迁说明了什么?(2分)
第六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C 重点信息是“巨响”和“蘑菇云”等,据此可确定应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项正确。
2.A 材料中,“初次原子弹、氢弹试验”收获并非在“863计划”颁布后获得的,排除④。A项正确。
3.C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和核讹诈,党中央提出进步“两弹”的决策,这是基于加大国内国防力量的现实需要。C项正确。
4.A 材料中的内容均是国内军事工业范围的收获。A项正确。
5.C “两弹一星”和籼型杂交水稻都不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收获,排除②;籼型杂交水稻
的培育者袁隆平不是国外归来的科学家,排除④。C项正确。
6.D 注意时间“1970年”和“《东方红》”据此可判断材料所述为国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项正确。
7.A
8.D
9.C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试飞试验,开启了国内的飞天之旅。C项正确。
10.D
11.C 材料所描述的是水稻,与A项文学艺术、D项医学无关,排除;袁隆平也未获得过诺贝尔奖,排除B项。C项正确。
12.D
13.B 通过材料第一句“黄花蒿素”和治疗效果可以确定它是“青蒿素”。B项正确。
14.A 15.B 16.C
17.A 注意材料时间信息为“国庆十周年”“1956年”。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使文化范围出现了兴盛景象。A项正确。
18.A 改革开放提高了国内的综合国力,改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A项正确。
19.B 图片显示的“百姓春节联欢晚会”和“出境游”,因此可以判断图片所示与大家休闲娱乐有关。B项正确。
20.C
2、非选择题
21.(1)科技成就:国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理由: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增强了国内国防力量,提升了国内国际地位,有益于世界和平。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国内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为国内经济、军事、文化事业的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国内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学会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任选一个说明理由)
(2)“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目的:防御、打破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3)“此翁”:袁隆平。科研成就:籼型杂交水稻。用途:为解决国内如此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也有益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22.(1)收获:国内铁路机车动力方面有非常大的变化;火车出行速度得到提升;铁路系统管
理有规范革新等。(任答两点即可)缘由:中共的领导;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实力的进步。(任答两点即可)
(2)说明国内加强对交通事业的支持,且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大家的出行愈加便利等。
(3)结合:社会主义规范的优越性同市场经济的优势有机结合。认识: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共的领导,才能办成更大的事情。(言之有理即可)
23.(1)变化:服饰从款式单1、色彩单调,到款式多样、色彩艳丽;从以前只求穿得暖,到现代讲究穿得好。(言之有理即可)缘由: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等。(任答两点即可)
(2)缘由:计划经济年代,物资紧急匮乏。目的:缓和提供紧张,维持物价稳定。
(3)改革开放使人民家庭生活质量提升。